在实体经济中,企业利润多寡对企业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国家统计局5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6%,增速比3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
然而,对于长期研究工业经济的专家来讲,他们更关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这一指标。统计数据显示,1至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4%,与1至3月份持平。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据此分析指出,企业效益水平保持稳定。
从需求端来说,4月我国出口形势继续向好,显示出对经济增长正面拉动的端倪。国内需求虽然有所回落,投资增速出现下滑,但是考虑到价格因素,消费仍保持增长,内需总体稳定。市场需求的平稳,是工业企业利润保持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一系列促外贸等“微刺激”政策的落地,政策效应将会逐步显现,有助于需求回升。目前来看,需求端依然偏弱。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后期可能会继续保持这一格局,难有大的反弹。
从供给端来看,工业仍然处于去库存阶段,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后期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由此也将制约工业投资增速的反弹。
从企业成本来看,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3月份上升0.27元。从PPI仍处负增长区间来看,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并不大。因此,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和环境成本上升,将成为长期影响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地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在利民生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对于企业来讲,更应从控制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入手,尽量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4月酒行业利润增速由升转降,大幅回落近3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反腐倡廉”行动对酒行业尤其是高端酒行业产生影响。此外,受制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低迷,我国采矿业等上游行业普遍利润出现回落。利润增长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中下游行业。
综合来看,工业企业利润的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全球经济复苏仍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今年我国工业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当前趋稳格局,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工业企业利润缺乏大幅回升的动力。
产能过剩是困扰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和工业经济回升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不仅传统钢铁、水泥等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问题,一些新兴产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本次产能过剩涉及的领域更广,程度更严重,化解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像2012年我国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不仅传统产业,而且光伏、风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4月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少见产能过剩行业的身影。这一现象进一步验证了产能过剩对我国工业企业带来的冲击。
此轮产能过剩既有体制性因素的影响,也有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因素带来的产能过剩是一种正常现象,市场通常会自行消化。重要的是如何化解体制性因素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一问题非常复杂,也非短时期就能解决的。因此,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抓住机遇,通过创新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保持在5%左右,二者数据之差,反映出当前一些企业出现盈利依靠“副业”的非常态现象。众所周知,产业“空心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因此,下一步还需要密切观察这一现象,相关管理层应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向实体经济,而非通过资金“空转”盈利。